文旅学院实践团探寻民宿促进乡村振兴的密码

发布者:庾添发布时间:2024-07-24浏览次数:10

为深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江苏旅游民宿发展现状,文旅学院“水韵雅居,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团在指导老师陈颖和庄中南的带领下,于75日至6日前往白塔村开展调研。团队通过深入民宿、了解当地风俗文化等方式,探寻白塔村乡村振兴与民宿发展的紧密联系,试图回答乡村旅游文化的“出圈”如何为当地带来变革与发展新机。

白塔巨变民宿兴

白塔村,位于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,紧邻苏浙徽三省交界处和宜南山区西缘。“西渚元上,特殊情况;大雨一下,一片汪洋;电话一响,不是要钱就是要粮”。这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为流传的顺口溜,描述的就是白塔村当时的落后面貌。当实践团成员看着眼前繁花似锦的白塔文化园,错落有致的农民别墅,络绎不绝的观光游客时,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问题:白塔村这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,才会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?

跟随白塔村文化讲解员的脚步,团队成员了解到这个曾经的经济薄弱村、环境脏乱村,在村支书欧阳华的带领下,凭借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,成功转型为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、中国生态文化村等数十项荣誉的新时代美丽乡村,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参观游览,实现了村民收入跨越式提升。

外出旅游,住宿是绕不开的话题,而民宿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住宿方式,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。白塔村的旅游民宿业成就斐然,已成为推动村庄经济增长的新动力。为了全面掌握民宿业的发展态势,团队成员与全国人大代表、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进行深入访谈交流。

欧阳华对白塔村的民宿资源如数家珍,从它们的建造渊源到经营现状知无不言。对于白塔村如何巧妙地将旅游民宿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,欧阳华表示其策略是紧跟时代步伐,敢于创新,注重换位思考,“我们的发展策略就是紧密围绕年轻消费群体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想。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不断创新,精准把握现代年轻人的兴趣和偏好。”乡村在经济条件、教育医疗、生活便利等方面毕竟比不上大城市,但是乡村的自然风光、居住环境、生活成本也是其独有的优势。“唯有那些真心实意想要在基层扎根,致力于推动乡村振兴的人们,才能够将这份事业做到尽善尽美”,欧阳书记语重心长地说道。

民宿揽客显神通

暑期本应是旅游和住宿旺季,但走访中发现民宿的入住率不及预期,各家民宿都在出奇招吸引游客。“今年对我们民宿来说,是比较有压力的一年”,掩映在竹林丛中、定位高端消费的行香竹苑民宿经理任桃说到。在当前大的经济形势下,民宿行业整体走势欠佳,同时面临着人才短缺和宣传力度不足的双重挑战,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,必须敢于突破创新。据任桃介绍,行香竹苑计划将部分区域改造为咖啡馆,推出更有特色的文创周边,以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兴趣和需求。

瞄准中端消费群体的半山有庐民宿,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室内空间和谐相融。“我们期望每一位客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馨与亲切,从第一眼开始就能感受到那份熟悉与舒适”,半山有庐主理人黄女士告诉实践团,为了招徕更多的游客,亲民的价格和原生态的本地食材,是她们在白塔村民宿市场中打出的最醒目招牌。餐桌上的食材是从田间地头直接送过来的,青椒、茄子、西红柿等应季蔬菜,散养走地鸡、草鸡蛋、湖鱼等一应俱全,包装精美的瓜果蔬菜也是游客伴手礼的不二选择。

去年刚开业的金鼋白塔民宿地理位置较为显眼,靠近白塔文化园入口,白墙灰瓦木雕窗棂,建筑风格充满浓郁江南韵味。总经理袁祯蔓告诉队员们,现在看到的住宿和餐厅并不是金鼋白塔的全貌,金鼋白塔的“撒手锏”要晚上才能看到。那就是以江苏本土文化为内容底蕴,结合非遗文化打铁花形成的大型山水非遗铁花实景剧——《千年铁魂·江苏情》,通过声光电火等现代科技手段,融合非遗打铁花的独特的呈现方式,演绎江苏的山水美景,历史文化及乡土人情。正在就餐的游客告诉队员们,他就是为了看晚上的打铁花表演特意从常州赶过来的。对于如何提振民宿入住率,袁祯蔓说到,“我们将继续打造非遗文化打铁花这个最强卖点,吸引更多的游客吃在白塔、玩在白塔、住在白塔。”

村“宿”携手共致富

“我们的员工大多数都是白塔村村民”,这是实践队员在调研行香竹苑、半山有庐、金鼋白塔等民宿时,听到最多的一句话。行香竹苑的员工中有50%以上的本地村民,金鼋白塔的比例则达到75%以上,特别是半山有庐民宿,7名工作人员中6名都是本地村民,1名山东籍员工与白塔村也颇有渊源,他是退伍军人,战友就是白塔村人,在战友的“怂恿”下,他毅然来到半山有庐民宿,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白塔村旅游发展做出贡献。民宿聘用更多的当地村民,不仅让民宿的员工结构更加稳定,同时为白塔村解决了村民尤其是中老年村民的就业难题。“希望我们民宿越做越好,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。”黄女士说到。

团队成员在参观白塔村的过程中深受触动,见证了乡村振兴如何促进民宿业的发展,民宿业又如何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有力引擎,民宿不仅提供住宿服务,它更是连接游客与乡村的桥梁,承载着城市居民的“诗和远方”,也正成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、促进共同富裕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。“这就是我以后想来工作的地方!”团队成员王亚典在结束调研后说。

(文旅学院  撰稿/供图:耿紫涵、庄中南、陈颖;审核:丁远)